逢酒千杯知己少是什么意思?
一、釋義:形容性情相投的人聚在一起總不厭倦。 二、出處:清·吳璿《飛龍全傳》第三回:“二人也把別后之事,談了一番。三人俱備大悅。正是:酒逢知己千杯少,話不投機半句多?!?出自于明朝高明《汲古閣本琵琶記》第三十一出:自古道酒逢知己千鍾少,話不投機半句多,好笑我爹爹不顧仁義,卻道奴家把言語沖撞他。意指酒桌上遇到知己,喝一千杯酒都還嫌少。形容性情相投的人聚在一起總不厭倦。
“酒逢知己千杯少”是誰的詩句?酒逢知己千?
題主好!最讓我驚艷的關于酒的詩幾乎全是李白寫的,咱們常說李白是詩仙,可在我讀了他這些和酒相關的作品后,我卻寧愿稱他為“酒仙,”,在千年的光陰中,在人潮的洶涌里,大概只有李太白,才是這一樽酒的知己,大概只有李太白,真正懂得里酒之味。 《月下獨酌》(其一): 天若不愛酒,酒星不在天。 地若不愛酒,地應無酒泉。 天地既愛酒,愛酒不愧天。 已聞清比圣,復道濁如賢。 賢圣既已飲,何必求神仙。 三杯通大道,一斗合自然。 但得酒中趣,勿為醒者傳。 天上酒星、地上酒泉,這就是天地愛酒的實證??!如果天不愛酒,那天上會有酒星嗎?如果地不愛酒,那地上會有酒泉嗎?“天垂酒星之耀,地列酒泉之郡,人著旨酒之德”,因此,李白他愛酒是上不愧天下不愧地的。 他聽說過酒如果清冽的話,可以比作圣人,酒如果渾濁的話,可以比作賢人,人堆兒里最拔尖的就是圣賢了,但圣賢也是愛酒。既然圣賢都飲酒,那又何必再去求仙問道呢?飲酒之樂,絕對勝過天上神仙之樂,就這小小的一杯酒,“三杯通大道,一斗合自然”,通于大道,合乎自然,這已經是人生在世可以追求的最高境界了,得酒如此,夫復何求?“酒中趣”唯有飲者可以識得,沒有飲酒清醒著的人想要了解也難以言傳。 《山中與幽人對酌》: 兩人對酌山花開,一杯一杯復一杯。 我醉欲眠卿且去,明朝有意抱琴來。 李白是“謫仙人”,自然引幽隱之人為知己,“別有天地非人間”是“山中”,和意氣相投的把酒言歡,何其美哉!酒逢知己千杯少,自是“一杯一杯復一杯”的開懷暢飲。咱們的仙人李太白總算不用和月影為伴一人獨酌,他找到了懂他之人,一個隱逸的高人,一個擺脫了塵世拖累的世外人,于是乎,他痛飲狂歌、快意之至,酒酣耳熱之際,告訴朋友自己喝醉了,你可以先走,對了,今天不夠盡興,明兒個你把琴也拿來,咱們再喝幾杯!
酒逢知己千杯醉什么意思?
就是和知心的好朋友喝酒。得喝上1000杯才會醉。一千杯那是許多酒,這里是一個比喻句。比如好朋友在一塊兒聚會,大家在一起開心,得喝上許多酒。 知心朋友相遇,雖然酒逢知己千杯醉,我們一定要把握好自己,不要過度貪杯,因為喝多了會傷害身體。